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醫療 > > 詳情

美麗長三角建設正在加速 下好區域共治一盤棋

2022-09-01 16:51:02 來源:

8月16-17日,2022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和第四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在上海舉行。近年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軟硬件基礎更加扎實,發展動能更加強勁,成效也更加凸顯。 未來,面對重重不確定因素,長三角如何增強地區發展韌性?如何在經濟穩定恢復中承擔應有責任?從即日起,本報推出專欄,聚焦生態治理、產業協作、科技創新、民生共享等領域,展示三省一市深入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新作為。

良好生態是長三角一體化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三省一市相互賦能,在生態環境領域持續深化合作,推動環境協同治理,夯實綠色發展生態本底,取得了喜人成果。8月17日下午,在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小組第二次工作會議召開前,三省一市生態環境部門共同成立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宣傳教育聯盟,分別簽署了《環杭州灣地區石化化工揮發性有機物協同治理“三統一”工作備忘錄》《蘇皖共同建立“2+12”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工作備忘錄》《長江口—杭州灣近岸海域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協議》《加強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控工作備忘錄》,還共同發布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范區生態環境第三方治理服務平臺,美麗長三角建設正在加速。

聯防聯控,下好區域共治一盤棋

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和率先實踐地,長三角三省一市相互毗鄰,生態環境問題休戚相關。為推動綠色發展,下好區域共治一盤棋,近年來三省一市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大關鍵詞,打破跨區合作壁壘,在推進污染防治協作、制度政策協同創新、區域協同深化工作等方面,跑出落實綠色發展一體化的“加速度”。

汾湖是一條橫跨江蘇和浙江的界河。從過去的水草叢生,到如今的碧波蕩漾,其變化的背后是長三角不斷完善的聯防聯控機制在起作用。記者了解到,為打破界河管理困局,蘇州吳江區河長辦主動帶領汾湖沿岸村負責人拜訪浙江省幾個毗鄰村,商討河道共治方案。通過調研,兩地形成了治理方案,不僅統一管理標準,設立聯合河長,同時還創新建立聯席會制度,預防和協調邊界水事糾紛。雙方還明確定期聯合打擊非法排污、偷倒垃圾等違法行為。汾湖的聯防聯治經驗在長三角區域得到了認同并推廣,如今,江蘇吳江、上海青浦、浙江嘉善三地簽署了交界區域水環境聯防聯治聯席工作機制協議,在護水治水上實現了“一盤棋”。

除水治理以外,三省一市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也堅持實施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為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長三角區域編制年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針對秋冬季不利氣象條件,協同推進執法監管和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實現長三角區域內省市大氣環境監測數據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發改委等6部委不久前聯合印發《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標志著新一輪太湖治理全面啟動。“將與滬浙皖一道,共同落實好新一輪國家方案,加強工業污染、城鎮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聯防聯控,共同抓好排污口整治,農業農村面源污染、生態清淤、滆湖洮湖整治等重點任務。”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天琦表示。

示范先行,激發綠色發展內生力

2019年11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正式成立,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實施邁出新的重要一步。示范區橫跨滬蘇浙、毗鄰淀山湖,涵蓋兩省一市三個區縣的行政區域,占地總面積約2300平方公里。其中,上海青浦的朱家角、金澤,江蘇吳江的黎里鎮(汾湖高新區),浙江嘉善的西塘、姚莊,5個鎮共計面積659.4平方公里作為示范區先行啟動區域。

謀定快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成立后,以“生態優勢轉化新標桿、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一體化制度創新試驗田、人與自然和諧宜居新典范”的戰略定位,在生態環境領域開展了生態環境管理“三統一”、水體聯保共治等諸多制度探索和實踐。通過一系列監管,示范區生態環境質量總體較好,呈現穩中有升趨勢。有數據顯示,2021年,示范區環境空氣質量指數優良率為87.4%,各項評價指標均達標,總體呈改善趨勢;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區域聲環境評價等級為較好,各類聲功能區晝、夜間均值達標,總體保持穩定。

7月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加快建設長三角綠色認證先行區實施方案》正式發布,明確到2023年,示范區率先發布一批綠色產品、綠色服務標準,試點推進一批綠色服務認證項目,制定出臺一批支持綠色認證、加大認證結果采信的配套制度,形成各部門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商協作的良好工作機制。長三角綠色認證先行區建設初見成效,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到2025年,示范區在綠色認證推廣應用、覆蓋領域、結果采信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示范區內綠色發展內生動力顯著增強。

減源增匯,打造低碳零碳樣板間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長三角碳中和產學研聯盟揭牌,旨在凝聚長三角高校、科研院所、產業集團及國內外科技界的智慧和力量,從能源全生命周期,形成切實可行的長三角碳達峰碳中和體制機制、產業轉型與創新技術發展路線,為全國“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長三角解決方案。

聯盟發起單位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表示,“雙碳”對于發展中的中國來說,是一場硬仗。“同等的能量能源消耗,要創造更高的產值,產業結構一定要有很大的變化,要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強度,就一定要改變能源結構。”結合長三角的發展實際,他提出增加可再生來源、提高發電效率、降低流程工業碳排放等建議。

其實,在長三角碳中和產學研聯盟揭牌前不久,《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碳達峰實施方案》也正式實施。《方案》提出將水鄉客廳、青浦西岑科創中心、吳江高鐵科創新城、嘉善祥符蕩創新中心列為碳達峰工作重點片區,把綠色低碳理念和技術融入重點片區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全過程,大力探索減源、增匯、替代的近零碳路徑,一體打造長三角低碳零碳引領區和樣板間,到2030年基本要建成一個近零碳的示范片區。

此外,《方案》也明確,將實施重點領域分類示范行動,聚焦產業、能源、建筑、交通和生態等重點領域和行業落實碳減排措施,開展綠色低碳產業一體化行動、清潔低碳能源一體化行動、綠色宜居低碳建筑行動等,培育發展一批一體化綠色低碳創新的示范標桿和樣板。

標簽: